在這個信息爆炸、社交平臺林立、自媒體橫行的時代,我們仿佛置身于一個無處不在、無時不有的傳播漩渦中。對于中小商家而言,這樣的環境既是挑戰也是機遇。無論品牌大小、資源多少,成功的關鍵在于如何巧妙運作。店鋪定位,無疑是決定成敗的重要一環。
就像在激流中駕馭一艘小船,只有掌握好舵手的方向盤,才能乘風破浪,穩穩地航行在洶涌澎湃的洪流之中。
客觀存在的“品牌定位”
定位,無疑是商家發展的關鍵所在。它并非一個選擇題,不是企業可要可不要的環節,而是必須深思熟慮、精準出擊的策略。定位正確,企業便能如魚得水,資源得到高效利用,發揮出最大的價值;反之,定位失誤,則好比盲人摸象,不僅資源無法發揮效用,甚至可能引導企業走向歧途。
因此,對于企業而言,正確的定位就如同羅盤之于航海者,是確保航向正確、順利前行的關鍵。
品牌定位并非大品牌的專屬特權
小品牌同樣需要認識到其重要性。很多人誤以為只有大品牌才需要定位,這是因為小品牌往往受限于自身的認知和視野,認為他們只需要專注于渠道和銷售。然而,這實際上是一種誤區。
對于小品牌來說,明確的品牌定位能夠更好地展示其獨特價值和競爭優勢,進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。
PS:只有1家、兩家店也可以稱之為品牌,即使我們是在批發市場拿貨做銷售,也有自己的品牌,你的品牌就是你的店招。
渠道、銷售是賴以生存的法則,首先要保證生存,才能求發展,求壯大。但是想清楚了定位,或許會事半功倍,更容易生存,更容易發展。
中小商家的定位怎么做?
中小商家通常在地域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,這反而使我們可以集中、有針對性地分配有限的資源。這種地域上的物理定位,并不等同于品牌定位,而是基于地理位置/地圖上的實際覆蓋范圍,包括品牌輻射的周邊1-3公里/3-5公里的實體消費人群。
雖然實體店受地理位置的限制,但在分析品牌產品的屬性后,如果產品適合,我們也可以突破地域局限,將產品銷售至全國各地。
這樣的產品太多,只要想辦法,什么都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,以前我們以為水果/生鮮產品只能在店上賣?,F在,水果/生鮮產品可以輕松突破地域限制,從店上賣周邊更遠的地方,甚至是全國各地。
我們可以通過小程序商城、淘寶等電商平臺在線上售賣我們品牌的產品,也可以在抖音/小紅書等各大內容平臺上展示我們的產品。
這些平臺都可以通過LBS來定位展示內容,優先展示給附近的用戶,再一定數量的展示給全國各地的感興趣的用戶。通過公域平臺引流到我們的品牌私域,再通過品牌私域商城進行轉化。
品牌消費者的定位,是定位我們的消費者,這不只是說我們的品牌產品賣給什么人這么簡單,而是我們的品牌在目標消費者認知里的定位。
在我們的目標消費者的認知里,我們品牌是什么樣的?在消費者拿我們品牌和我們同行業品牌相比較時,我們是什么樣的?
比如,消費者拿我們與競品相比時,認為我們更具性價比、產品質量更好、產品更耐用、產品味道更好;認為我們新品推出速度快、服務到位、售后無憂、可信耐…等等都可以作為我們品牌在消費者認知中的定位。
明確消費者對我們品牌的認知后,我們再針對消費者的認知定位進行加強宣傳,這就成我們品牌的定位。最好是可以找出一兩個簡單的,與競爭對手相比,具有明顯優勢的,在行業內有明顯差異化的定位為最佳定位。
價格定位,小商家在做價格定位時,決策路徑相對較短,可以快速地做出回應。在價格定位的時候,我們首先要明確,價格戰永遠沒有贏家,價格沒有最低,只有更低。
所以,我們永遠不要同競爭對手打價格戰,對手降價,我們甚至可以提價,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大家都明白。
?當然,這不是說我們可以隨意提價當奸商,還要牢記“貨真價實”。我們都是消費者,智商都正常,不可以被欺騙。因此作為品牌方,我們也不可以欺騙消費者,任何形式的謊言最終都會被揭穿,對品牌造成不可逆的影響。
在價格定位時,我們應首先熟知我們的成本,在沒有同類產品競爭的情況下,可以直接用成本*倍率的最后的銷售價格。
在有同類產品競爭的情況下,我們應該了解競爭對手同類產品的價格、競品與我們產品的優劣、消費者對競品的感知等。
想明白用什么來支撐我們的價格,產品的質量、設計、功能、售后、服務…等
產品定位,梳理產品線,根據消費需求與日常銷售數據,確定出產品的促銷、利潤、形象屬性。明確哪些產品可以拿來做促銷吸引人氣,哪些產品可以拿來做主推的利潤品,哪些產品可以作為提升品牌形象的存在,這是可以沒有多少銷量,但是必須存在的產品。
促銷是把雙刃劍,促銷品最好是單獨的系列產品,不建議一款產品一段時間原價一段時間促銷,這樣除了傷客就是傷品牌,長遠來看對品牌百害無一利。
渠道定位,這里的渠道指我們的銷售渠道,零售、批發、線上、線下、社區團購、公域、私域…等。我們的產品是否只適合在線下銷售,有沒有適合線上銷售的產品,線上我們可以在哪些渠道進行銷售。
在網絡越來越發達的時候,我們應通過網絡來擴展我們的銷售渠道,網絡沒有地域限制,能突破我們實體店的物理定位。
定位的基本方法,不是去創造某種新的,不同的事物,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經存在的認知,去重組已存在的關聯認知。
是的,認知。即凡事換位思考,站在消費者的角度,在消費者的認知中,我們是什么,這就是我們的品牌定位。品牌要做的是引導消費者明確、建立對我們品牌的認知。